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禁毒工作会议部署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绿盾”生物安全知识宣传科普队联合正安县凤仪街道田生社区、瑞濠街道童心港湾、正安县桴焉镇茶种植基地围绕禁毒宣传、环境治理、茶病虫害防治三大主题,结合专业特色于7月11日至16日期间,通过互动宣讲、情景模拟、田间实践等形式,将健康生活、生态保护、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乡村发展注入生态绿色动能。
禁毒课堂:筑牢基层防毒底线
田生社区干部禁毒宣传负责人王杰以禁毒知识展板为背景,向生物科学学院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讲解社区日常在禁毒方面的举措。“这块展板上的罂粟幼苗与常见植物对比图,是我们根据县禁毒办提供的案例制,大家要先学会辨识,才能向村民讲清楚‘种毒违法、制毒犯罪’的法律后果。”他熟练的说出常见的毒品种类传统毒品如鸦片、海洛因、大麻、合成毒品如冰毒、摇头丸、K粉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如依托咪酯、芬太尼类到毒品的危害及毒品方面的专业词汇,面对镜头滔滔不绝,可见社区在禁毒方面工作的扎实。接着志愿者和王杰交流了在禁毒一线过程中实用的方法技巧,并化身“禁毒宣讲员”,针对重点人群如青少年、失业人员等进行宣讲,在全社会营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氛围,做无毒乡村的践行者,行动者。
垃圾治理:环保“小卫士”从娃娃抓起
在益童乐园里,青年女大学生李小吕站在讲台前,身后的投影仪播放着PPT,展示着垃圾污染的图片。她说道:“小朋友们,垃圾随意丢弃会伤害地球,塑料垃圾难分解,会污染土壤和水源,还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小朋友们听得认真,其中罗梦涵小朋友举手问道:“姐姐,我们能做些什么?”李小吕切换PPT,展示垃圾治理示意图,耐心解释:“我们可以从垃圾分类做起,让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有害垃圾安全处理,厨余垃圾变肥料。”另一个小女孩周嘉怡说:“垃圾分类好难,我怕做不好。”李小吕安慰她:“没关系,记住小窍门就会很容易,我们一起学习垃圾分类歌,塑料瓶、纸张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是有害垃圾,剩饭剩菜是厨余垃圾,多观察、多学习,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就能做更好。”宣讲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洁净环境的保护者。
茶园问诊:田间开“绿色处方”
桴橋茶叶基地4600亩,茶叶加工厂两座,配套设施建筑17000平方米,专业生产、加工、销售白茶、有机绿茶、有机红茶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1000余吨,历年来产品获得金奖、银奖18余次,2024年获茶产业发展十佳企业,2025年在第17届贵州茶产品博览会春季斗茶大赛中荣获金奖,周边乡镇近1万农户受益。7月16日,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绿盾”生物安全知识宣传科普队一行带着专业知识来到茶山,茶树“医生”王珊实地观察茶园,发现很多茶树叶都生了病虫害,结合专业所学,为20余名志愿者现场教学。她蹲在垄间,拨开病叶讲解“大家看这片叶子上的白色小点,这就是茶白星病的典型症状;再看这片卷曲的叶片,是茶小绿叶蝉啃食过的痕迹。”为了更清晰地掌握识别方法,王珊从茶树上摘下带有典型病害的叶片,分发到同学们手中,引导大家通过触摸病斑质地、观察颜色变化来区分不同病害,并为大家实地演绎了如何通过生物方式培育病虫害的天敌来防治茶树病虫害及常见病。在田间地头,这场“实地识病虫害,研学知茶事”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观察+讲解+互动”的形式,让同学们在茶香氤氲中深入学习知识,将课堂搬到田间,让抽象的病虫害知识变得可触可感。通过细致教学与亲身体验,大家不仅学会了区分茶树常见病虫害的实用技能,更加深了对茶文化知识的兴趣。
青春接力:知识火种点亮乡村振兴
此次主题活动以‘安’为核心,从生命安全到生态安全,既是一次专业实践,更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未来,团队将和茶园达成长期合作,持续跟踪茶园绿色防控成效,并联合社区建立“儿童环保志愿队”,让青春力量在黔北大地生根发芽,让知识下乡真正落实到实处,造福人民,赋能乡村振兴,促进绿色发展。
文图/曾江、李小吕、王珊、史建豪
初审/张彩艳 复审/王珏 终审/孙秀华
、
1禁毒宣传照片
2宣讲垃圾分类
3讲述茶叶危害